山东省齐鲁文化传承发展促进会

Shandong Qilu cultural 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Promotion Association

用好齐鲁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

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

讲文明、树新风,立足本职做奉献

 

Harmonious society, mutual benefit and win-win situation

掀起鲁商的红盖头

首页标题    齐鲁文脉    齐鲁文化    掀起鲁商的红盖头

掀起鲁商的红盖头


     “鲁商”是山东的商人精英群体,也有人称之为山东商帮,从营销的地域上来看,它可以分省内和省外两部分。因而,“鲁商”这一名称兼具三方面的内涵。它既是一个从业群体的称谓,又是一个地域上的概念,更是一个与他省商人相比较而独具商业特色的名称。伴随着“鲁商”概念叫响全国,鲁商已成为国人解读山东经济、山东速度、山东精神的一种范本,成为山东的一张崭新名片,与其他商帮最大的区别是,鲁商也可以看做中国所有商帮的缩影。

鲁商在中国历史上兴起较早,它始于商周,兴盛于秦汉时期,齐鲁的商品经济在全国一直居于领先地位。可能有人会问了,那鲁商为什么会出现这么早呢?

齐鲁商帮的诞生

    从地理位置上来说,当时齐国与鲁国地处交通要道,为商贾必经之地,这为商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。齐国建国之初,人民贫穷,国家不富,虽然很早就得以开发,但限于地处丘陵,沙质土壤,农业难以发展起来,而以桑麻、渔盐见长。这便有了齐地“膏千里,宜桑麻,人民多文采布帛渔盐”,及鲁地“颇有桑麻之业”之说。为了改变这种局面,弥补农业“少五”的不足,国家当局允许人民经商,从而使得商品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,这也为商鲁的形成创造了宽松的环境。


    公元前651年,齐桓公与诸侯在丘会盟,约定诸侯国之间的贸易,都要为商贾提供食宿方便。齐国为外来商人提供宾旅和货栈交易的场所。对外商货车一乘的提供本人伙食,三乘的兼供给饲料,五乘的并供给养人。这样“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”。管仲为使外来商人到临淄经商,大搞旅设施,甚至在临淄设“女三百”,以招徕商人。女就是古代的淫乐场所,由此可见管仲为达目的也是挺拼的。到战国时,临淄已成为一个工商业集中的大都市。城中居民达7万户,经营商业、贩运业的有6千户之多,西汉的时候临淄人口更是有50万之多。

    与齐国相比,鲁国相对保守一些。由于封土面积较小,随着人口数量越来越多,到西汉时,人们为了生存,除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外,只得以经营工商业作为出路。所以,才有了司马迁在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中所记的、鲁“好贾趋利,甚于周人”的经商习俗,这就是最早的齐鲁商帮。


齐鲁之地,缘何称鲁商而非齐?

    山东有齐鲁大地之说,春秋战国时期,山东是齐国与鲁国的辖地,齐强而鲁弱,到今天,称谓都是齐在前,鲁在后。而在谈及山东商人时,缘何称之为“鲁商”,而非“齐商”?

    周讨纣王,天下大定,分封诸侯,姜子牙领封齐地,就是今天淄博、潍坊及以东一带,周公姬领封鲁地,也就是今天曲阜泰安一带。齐王问,如何治理鲁国,鲁王说,“尊尊而亲亲”;鲁王问齐王,如何治理齐国,齐王的方略是,“尊贤而尚功”。而鲁商与其他商帮相比,其致富之道显得单纯,儒字当头,仁智礼义信,情深似大海,义重如泰山,鲁商是典型的“左手拿论语,右手拿算盘”。可能就是因为这种儒字当头的文化使得其才没被称为“齐商”吧。

    无论是为孔子守灵三年又三年的子贡,还是三散其财热心于陶朱事业“的范蠡,无一不是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鲁商之典范。经过几千年来的经营,鲁商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精神文化。


2019年6月17日 21:39